• <dd id="joqta"><track id="joqta"></track></dd>

    <th id="joqta"></th>
    <rp id="joqta"><acronym id="joqta"><input id="joqta"></input></acronym></rp>

       歡迎光臨!今天是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方式  
       相關導航
      我們竭誠為您提供最完善的服務
       
      您當前位置:首頁 >> 工作動態  
            工作動態  
      安徽省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方案(2017-2020年)
      作者:admin  來源:本站  發表時間:2017-04-14 14:55:54  點擊: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國發〔2015〕28號)、《工業和信息化部 財政部關于印發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工信部聯規〔2016〕349號)、《工業和信息化部 發展改革委 科技部 財政部關于印發制造業創新中心等5大工程實施指南的通知》、《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行動計劃》(皖發〔2015〕13號)、《中國制造2025安徽篇》(皖政〔2015〕106號)等文件精神,組織實施好我省智能制造工程(以下簡稱“工程”),結合我省實際,編制本方案。
        一、背景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的各個環節,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等功能的新型生產方式。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緊孕育興起,與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形成歷史性交匯。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圍內快速發展,已成為制造業重要發展趨勢,對產業發展和分工格局帶來深刻影響,推動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國務院《中國制造2025》和省政府《中國制造2025安徽篇》均把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目的是加速制造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培育新的經濟增長動力,搶占新一輪產業競爭制高點。
        當前,我省制造業尚處于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信息化并存,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發展不平衡的階段。發展智能制造面臨著關鍵共性技術和核心裝備受制于人,智能制造軟件/網絡/信息安全基礎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成熟度不高,系統整體解決方案供給能力不足,缺乏智能制造人才等突出問題。相對發達地區,推動我省制造業智能轉型,環境更為復雜,形勢更為嚴峻,任務更加艱巨。
        《中國制造2025安徽篇》明確將智能制造工程作為政府引導推動的五大工程之一,目的是更好的整合社會資源,統籌兼顧智能制造各個關鍵環節,突破發展瓶頸,系統推進技術與裝備開發、新模式培育和集成應用。加快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對于推進我省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構建新型制造體系,促進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實現制造強省具有重要意義。
        二、總體要求
        根據《中國制造2025》、《中國制造2025安徽篇》、《制造強省建設行動方案》,結合我省產業發展需要和現有產業基礎,我省實施智能制造工程的思路是:以構建新型制造體系為目標,以推動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從“點、線、面”(“點”就是深入開展機器換人“十百千”工程,“線”就是生產線和車間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面”就是打造智能工廠)三個維度發力布局智能制造,將制造業智能轉型作為必須長期堅持的戰略任務,分步驟持續推進。重點聚焦“63512”重點任務,即:發展六類智能制造裝備,夯實智能制造三大基礎,培育推廣五種智能制造新模式,推進十二大重點領域智能轉型。
       ?。ㄒ唬┗驹瓌t。
        堅持統籌規劃、分類施策。統籌兼顧智能制造各個關鍵環節,加強構建新型制造體系的規劃。針對我省制造業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信息化并存,不同地區、行業、企業發展不平衡的局面,分類指導、并行推進,推動優勢領域率先突破,促進傳統制造業智能轉型。
        堅持需求牽引、問題導向。瞄準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面向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和傳統制造業智能轉型迫切需求,針對我省發展智能制造面臨的突出問題,系統推進技術與裝備開發、新模式培育和集成應用。
        堅持企業主體、協同創新。充分調動企業開展智能制造的積極性和內生動力,突出企業開展集成創新、工程應用、產業化與試點示范的主體作用。發揮企業、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等各方面優勢,協同推進關鍵技術裝備、軟件、智能制造成套裝備等的集成創新。
        堅持遠近結合、重點突破。充分認識推進智能制造是一項需要多方面力量長期共同努力的復雜系統工程,要立足現狀、著眼長遠,做好規劃,分階段實施,集中力量突破一批需求迫切、帶動作用強的關鍵技術裝備、智能制造成套裝備,提升智能制造支撐能力,在基礎條件好的領域推進集成應用和試點示范.
       ?。ǘ┛傮w目標。
        分為兩個階段實施:“十三五”期間,擬實施智能制造項目1100個以上,總投資2600億元以上,通過數字化制造的普及,智能制造的試點示范,推動傳統制造業重點領域基本實現數字化制造,有條件、有基礎的重點產業智能轉型取得明顯進展;“十四五”期間加大智能制造實施力度,關鍵技術裝備等支撐能力顯著增強,構建新型制造體系,重點產業初步實現智能轉型。
      “十三五”期間工程具體目標如下:
        1. 智能制造裝備實現突破。高檔數控機床與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裝備、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智能成套生產線等性能穩定性和質量可靠性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智能傳感與控制裝備、智能檢測與裝配裝備具備較強競爭力,精密減速器、高性能伺服電機和驅動器、高性能控制器、高端液壓元件、橡塑密封件等關鍵零部件取得突破。到2020年,智能制造裝備銷售收入達到1500億元,形成120個以上國內領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關鍵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首臺(套)重大智能裝備和關鍵零部件。
        2. 智能制造基礎能力明顯提升。配合國家建立基本完善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鼓勵企業參與國家和行業重點標準制定;支持企業開發具有知識產權的智能制造核心支撐軟件;鼓勵企業參與國家建立IPv6和4G/5G等新一代通信技術與工業融合的試驗網絡、標識解析體系、工業云計算和大數據平臺及信息安全保障系統。
        3. 智能制造新模式不斷成熟。離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服務等五種智能制造新模式不斷豐富完善,有條件、有基礎的行業實現試點示范并推廣應用。全省建成100個智能工廠和500個數字化車間,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2萬臺。
        4. 重點產業智能轉型成效顯著。有條件、有基礎的傳統制造業基本普及數字化。制造業重點領域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0%,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0%,運營成本、產品研制周期和產品不良品率大幅度降低。
        三、重點任務
       ?。ㄒ唬┌l展六類智能制造裝備。
        針對實施智能制造所需關鍵技術裝備發展滯后的問題,聚焦感知、控制、決策、執行等核心關鍵環節,依托重點領域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的建設以及傳統制造業智能轉型,突破高檔數控機床與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裝備、智能傳感與控制裝備、智能檢測與裝配裝備、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智能成套生產線六類關鍵技術裝備。開展首臺(套)重大裝備研制,提高質量和可靠性,實現工程應用和產業化。擬實施項目200個以上,總投資200億元以上。
       ?。ǘ┖粚嵵悄苤圃烊蠡A。
        重點圍繞智能制造標準滯后、核心軟件缺失、工業互聯網基礎和信息安全系統薄弱等瓶頸問題,鼓勵企業參與制定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開發智能制造核心支撐軟件,參與建立高效可靠的工業互聯網基礎和信息安全系統,強化我省智能制造發展的基礎。
        1. 參與構建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對照《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指導高??蒲性核?、重點企業開展智能制造的基礎共性、關鍵技術、重點行業標準與規范研究,依托各類檢測中心開展標準試驗驗證,積極爭取國家智能制造標準試驗驗證項目,有序推進智能制造標準推廣和應用,形成智能制造強有力的標準支撐。
        2. 強化智能制造軟件開發與應用。針對智能制造感知、控制、決策、執行過程中面臨的數據采集、數據集成、數據計算分析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參與國家信息物理系統的頂層設計,鼓勵企業研發相關的設計、工藝、仿真、管理、控制類工業軟件,推進集成應用,培育重點行業整體解決方案能力,鼓勵企業參與建設軟件測試驗證平臺。
        3. 參與國家工業互聯網基礎和信息安全系統建設。鼓勵企業參與研發融合新型技術的工業互聯網設備與系統,參與構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系統及試驗驗證平臺,在重點領域制造企業建設試驗網絡并開展應用創新。鼓勵企業研發安全可靠的信息安全軟硬件產品,參與搭建基于可信計算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統與試驗驗證平臺,參與建立健全工業互聯網信息安全審查、檢查和信息共享機制,在有條件的企業進行試點示范。
       ?。ㄈ┡嘤茝V五種智能制造新模式。
        針對原材料工業、裝備工業、消費品工業等傳統制造業環境惡劣、危險、連續重復等工序的智能化升級需要,持續推進智能化改造,在基礎條件好和需求迫切的重點地區、行業中選擇骨干企業,推廣數字化技術、系統集成技術、關鍵技術裝備、智能制造成套裝備,開展新模式試點示范,建設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重點培育離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服務,不斷豐富成熟后實現全面推廣,持續不斷培育、完善和推廣智能制造新模式,提高傳統制造業設計、制造、工藝、管理水平,努力提升發展層次,邁向中高端。擬實施項目200個以上,總投資700億元以上。
       ?。ㄋ模┩七M重點領域智能轉型。
        聚焦制造強省提出的12個重點領域,開展基于智能制造標準、核心支撐軟件、工業互聯網基礎與信息安全系統的關鍵技術裝備和先進制造工藝的集成應用,以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裝備制造商與用戶聯合的模式,開發重點領域所需智能制造成套裝備,實現推廣應用與產業化,支撐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和傳統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擬實施項目700個以上,總投資1700億元以上。
       ?。ㄎ澹┐龠M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
        引導有基礎、有條件的中小企業推進生產線自動化改造,開展管理信息化和數字化升級試點應用。建立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中小企業推進自動化、信息化的發展機制,提升中小企業智能化水平。依托安徽工業云,整合和利用現有制造資源,建設云制造平臺和服務平臺,在線提供關鍵工業軟件及各類模型庫和制造能力外包服務,服務中小企業智能化發展。
       ?。┡嘤悄苤圃焐鷳B體系。
        面向企業智能制造發展需求,推動裝備、自動化、軟件、信息技術等不同領域企業緊密合作、協同創新,推動產業鏈各環節企業分工協作、共同發展,逐步形成以智能制造系統集成商為核心、各領域領先企業聯合推進、一大批定位于細分領域的“專精特”企業深度參與的智能制造發展生態體系。加快培育一批有行業、專業特色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爭取2家以上進入國家推薦名單;大力發展具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集團;做優做強一批智能儀表、控制系統、伺服裝置、工業軟件等“專精特”配套企業。
        四、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y籌協調。
        加強規劃和組織協調,設立智能制造工程專家咨詢組,為全省智能制造提供技術咨詢服務。每年編制制造業智能制造項目導向計劃,指導企業實施智能制造項目。鼓勵各地出臺支持智能制造相關政策,加強政策引導。積極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向企業大力宣傳智能制造有關政策。
       ?。ǘ┙∪夹g創新體系。
        支持我省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加大智能制造研究力度。加快智能制造領域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建立我省智能制造產業發展聯盟,突出產學研用合作方式,以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為主體,探索建立共性技術平臺,集聚優勢資源,開展聯合攻關,推動智能制造新模式發展和應用。加大對智能制造示范企業的培育與支持,加快培育我省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強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加強質量技術攻關、自主品牌培育。
       ?。ㄈ娀痉锻茝V應用。
        每年分行業召開全省智能制造經驗交流現場會和全省機器人產需對接會。大力推進智能裝備和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推廣應用。鼓勵重點企業建設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加快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推廣應用,促進集團管控、設計與制造、產供銷一體、業務和財務銜接等關鍵環節集成,實現智能管控。實施機器換人“十百千”工程,每年在機械、鋼鐵、石化、建材、冶金、汽車等10大領域選擇300家以上企業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
       ?。ㄋ模┘哟筘敹惤鹑谥С至Χ?。
        充分利用現有渠道,加大省級財政資金對智能制造的支持力度。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資金加大對六類智能制造裝備的支持力度。技術改造、智能制造及工業機器人應用資金加大對企業推廣應用智能制造新模式和推進智能制造成套設備應用的支持力度。充分調動各類社會資金、資源,支持智能制造發展,引導鼓勵產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和其他社會資金等,投入支持智能制造發展。
       ?。ㄎ澹┐罅ν七M國際合作。
        加強我省與德國、美國等在智能制造領域的合作。支持省內企業與國外開展智能制造技術交流與合作,做到引資、引技、引智相結合。鼓勵跨國公司、國外機構、國內優勢企業等在我省設立智能制造研發機構、人才培訓中心,建設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利用產業基金等渠道支持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裝備、成套裝備等產能走出去,實施海外投資并購。
       ?。┳⒅厝瞬排囵B。
        加強政府引導智能制造人才培養的平臺建設,培養一批能夠突破智能制造關鍵技術、帶動制造業智能轉型的高層次領軍人才,一批既擅長制造企業管理又熟悉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一批能夠開展智能制造技術開發、技術改進、業務指導的專業技術人才,一批門類齊全、技藝精湛、愛崗敬業的高技能人才。創新技術技能人才教育培訓模式,促進企業和院校成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雙主體”。鼓勵省內有條件的高校、院所、企業建設智能制造實訓基地,培養滿足智能制造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支持高校開展智能制造學科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建立智能制造人才需求預測和信息服務平臺。
       


      中心介紹 | 聯系我們 | 業務介紹 |

      版權所有:安徽馳皖生產力促進中心有限公司 電話:0551-65660300
      地址:合肥市長江西路689號 拓基金座A座8樓 郵箱: 476278172@qq.com
      皖ICP備17013133號-1  建議分辨率1024*768/IE6.0或以上版本訪問

      美女裸身正面无遮挡全身视频